今日新闻!河南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,推动“以旧换新”加速进行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6-29 20:23:21 426 0条评论

河南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,推动“以旧换新”加速进行

郑州 - 6月12日,在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河南站启动仪式上,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着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,不断完善回收网络、培育回收主体、创新回收模式、规范处理流程,推动“以旧换新”工作提速增效,助力绿色消费和高质量发展。

政策利好叠加,需求潜力巨大

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汽车、家电、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品更新换代需求日益旺盛。据统计,河南省汽车总保有量达2200万辆,全省达到安全使用年限、但仍在使用的旧家电近2000万件,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巨大。

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,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措施,从补贴、税收、信贷等多方面给予支持。其中,在汽车领域,对报废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车的,给予新能源车1万元、2.0排量以下燃油车7000元的定额补贴;在家电领域,重点支持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改造提升,便利居民交旧换新;在家装厨卫领域,鼓励市县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绿色智能家居产品购买补贴政策,省财政对各地财政实际支出给予不超过30%奖补。

全链条服务体系,畅通回收利用渠道

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,河南省聚焦重点领域,着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,推动“以旧换新”工作取得更大成效。

**一是完善回收网络规划布局。**按照“一市一网、一县一网”的目标,加快推进回收网点建设,不断延伸回收触角,织密回收服务网络,确保回收服务便利可及。

**二是培育多元化、规模化回收主体。**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回收利用活动,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回收利用企业。

**三是探索创新回收模式。**推广“互联网+”回收模式,依托线上平台、线下网点,构建回收服务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回收服务便捷化、智能化。

**四是做好规范化处理等任务。**加强对回收拆解企业的监管,推动废旧物资回收拆解规范化、产业化,促进再生资源有效利用。

多方合力,推动绿色消费

“我们将联合家电售后企业做好上门回收服务,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收旧换新体验。”家电销售企业代表表示。

“作为废旧家电的终端处置企业,我们将与家电生产、销售、回收企业一起,真正让废旧家电‘资源再生、变废为宝’。”废旧回收企业代表表示。

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着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,不断完善回收网络、培育回收主体、创新回收模式、规范处理流程,推动“以旧换新”工作提速增效,助力绿色消费和高质量发展。

蔚来第三品牌“萤火虫”或年底国内首发:剑指10万-20万元市场

上海 - 据可靠消息,蔚来汽车旗下第三品牌“萤火虫”或将改变原计划,于今年年底在国内市场首发,随后于明年上半年进军欧洲市场。该品牌定位亲民,主打10万-20万元价位小型车和微型车市场,并将搭载蔚来最新的换电技术。

“萤火虫”品牌的推出,标志着蔚来在产品线布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,使其能够更全面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,并与比亚迪、小鹏等竞争对手展开更加直接的竞争。

加速国内市场布局

此前,有消息称“萤火虫”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在欧洲市场首发。然而,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蔚来似乎决定调整战略,优先发力国内市场。

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。首先,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,蕴藏着巨大潜力。根据乘联会数据,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50万辆,同比增长63.9%。预计到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。

其次,蔚来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。截至2023年底,蔚来已在中国累计交付超过100万辆智能电动汽车。凭借良好的口碑和服务,蔚来已经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用户。

剑指10万-20万元市场

“萤火虫”品牌主打10万-20万元价位,这将使其与比亚迪秦、小鹏P5等车型展开直接竞争。在这一价格区间,蔚来将凭借其换电优势和品牌溢价能力,争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。

近年来,蔚来一直在积极布局换电体系。截至2024年6月,蔚来已在全球建成超过1000座换电站,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补能体验。相比之下,比亚迪和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充电网络建设相对滞后。

业内人士分析

“萤火虫”品牌的推出,将进一步丰富蔚来产品线,使其能够满足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。同时,也将加剧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,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。

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“萤火虫”品牌的成功与否,将取决于其产品力能否真正打动目标用户。如果能够提供兼具性价比和性能的产品,那么“萤火虫”品牌将有望在10万-20万元市场取得成功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6-29 20:23:21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质付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